如何为多家医学院校推出的“管理型医生”新型就业模式中的医学人才创造“增长缓冲区”?
据中国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一种针对医学生的新型就业模式——“管培医生”目前正在部分医学院校和医院探索实施。据了解,“管培医生”对应的是医学生本科毕业生成长为正式住院医师、研究生和临床医生之前的“空档期”,最早由西南医科大学于2024年4月提出,同年6月开始试点。
自“管培医生”项目启动以来,西南医科大学为医学生本科毕业生和基层医院搭建了“双向”桥梁,开辟了一种包含“过渡性就业+临床实践+考研备考”的新型就业模式;与此同时,另一所医学院校也近期开始试点“医生管理培训”项目,为部分医学生就业和考研难题提供解决方案。
《2024年中国大学生就业蓝皮书》显示,2021年至2023年,医学生本科毕业生失业比例逐年递增。“毕业即失业”成为部分医务人员漫漫求职路上的痛点。西南医科大学党委书记、教授张春香对此现象作如下解释:"医生这个职业本身对实践能力要求很高,大学毕业后的教育周期,例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专科医师培训周期也比较长。随着人民群众对优质医疗服务需求的提高,对医生的高学历也有了一定的要求。因此,目前医学生本科毕业生的就业面临一些重要难题,例如用人单位准入门槛高。大型医院对临床医生的招聘一般都设置了硬性标准,例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硕士学历等。"
然而,现实中,满足上述招聘准入门槛也需要一些前提条件,例如本科生毕业一年后才能取得医师资格证,通过三年规范化培训考核才能取得规范化培训合格证。这意味着,如果一名医学生本科毕业前未能成功获得住院医师或研究生身份,就会面临被医院拒之门外的困境。张春香告诉中国之声,这使得一些原本立志成为医生的学生只能选择在家备考,一边承受着备考压力,一边又脱离了临床实践环境。在探索解决医教资源和社会人力资源浪费的方案时,学校找到了突破口。
张春香表示:"我们发现,很多我们常说的基层医院,也就是县级医院,其实综合实力不错,有的还是‘三甲’‘三乙’,对本科毕业生也有很强的需求。如何将‘双向需求’转化为‘双向奔赴’?我们提出了‘医生管理培训’的方案:医学生本科毕业生和医院建立‘双赢契约’,为医学生人才成长开辟‘缓冲区’,打破医学生教育与高质量就业之间的‘玻璃门’,为医学生搭建起一个包含‘过渡性就业+临床实践+考研备考’三个方面的为期一年的培训桥梁。"
据悉,去年6月,西南医科大学举办首届“管培医生”招聘会,正式启动试点项目。四川、重庆两地29家医院参加了此次会议,最终有35名学生与四川省内6个城市的9家医院签订了合同,签约学生陆续到岗履职。经过体检和岗前测试的二次筛选,最终有29名学生正式上岗。
2024年6月,西南医科大学举办首届“管培医生”招聘会
2019级西南医科大学医学影像专业学生姚月是这29名“管培医生”中的一员。第一次考研失败后,她原本打算在家再备考一次。而“管培医生”试点项目为她提供了另一种就业和深造的可能性。
姚月表示:"真正打动我的是,通过这一年的工作,我们可以参加医师资格证考试。同时,医院也支持我们考研,让我们可以集中精力备考。这就像在临床环境中从6、7月份学习到12月份考研。我们合作的很多医院都挺好,对于我们这些刚毕业的学生来说,进入三甲医院学习工作不容易。"
西南医科大学首届“管培医生”现场招聘会
姚月告诉记者,作为一名医学影像专业的学生,她在医院完成了放射科和超声科的轮转。其他临床专业的学生也在医院的支持和鼓励下,轮转了多个科室,获得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姚月对“管培医生”项目的更大认可在于临床经验与理论知识的融合。她对这次考研的成绩表示满意,正在等待4月底最终录取结果公布,同时也在准备即将到来的医师资格考试。
姚月说:"这段时间在临床实践中也学习到了很多知识,这也有利于我们考研复习。本来影像诊断也是考研医学综合题中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可能因为接触到了,医院的老师也会偶尔给我讲解一些问题。所以这个过程就是在不断积累和学习,一些疾病的描述不用死记硬背,自然而然就记住了。"
首批“管培医生”正在医院进行临床实践
与姚月类似的感受和反馈,西南医科大学儿科学院学生部负责人张凌平在与报名成为“管培医生”的同学们沟通时也听到了很多。在张凌平看来,医学生的成长轨迹应该是“环环相扣”的,“管培医生”这种新型就业模式,让之前不够完善的成长路径实现了更精准的“闭环”,从而实现了医学生理论和实践培训的双重提升。
张凌平表示
张凌平进一步介绍,除了通过日常培训提升临床技能外,项目还与相关部门协调落实了“管培医生”的基本保障,包括购买保险、提供食宿等,让学生们在实践中真切感受到融入社会后的成就感、荣誉感和责任感。对于培训周期较长的医学生来说,这或许是一颗继续投身医疗事业的“定心丸”。
张凌平表示:"有的学生也谈到毕业后不想再向家里要生活费,想经济独立。‘管培医生’项目的相关医院会给这些学生发放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基本工资,这也能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实现经济独立,也缓解了家庭的心理需求。"
西南医科大学对“医生管理培训”试点单位进行跟踪座谈
如今,“管培医生”项目已经运行近一年时间。据跟踪调查,29名上岗学生中,24人报考研究生,15人上线;29人全部报考了医考;尚未上线或报考研究生的学生也表示,通过参与工作,对自身和职场有了新的认识,下一步将积极参加规范化培训或转向基层就业,就业观念发生了显著变化。
在试点项目实施过程中,医院也收获了惊喜。首批试点项目接收学生数量最多的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人民医院副院长唐凤鸣坦言,该项目精准结合了医院和学生的需求,为医院参与医学人才培养提供了有效路径,并有效降低了医学本科毕业生的流失率。
唐凤鸣说,“因为他们刚从大学毕业,还没取得执业医师资格证,不能单独执业。我们的医生要去带教他们,这实际上是教学相长。只有带教,老师才会有自我学习。对于医院科室来说,他们这一年的临床实习也具备了一定的临床基础,除了带教老师进行培训以外,还可以辅助带教老师来管理这些还没毕业的学生,年龄差距也不大,他们之间的情感共鸣会更好
西南医科大学启动2025年“访企拓岗”专项行动促就业
据悉,西南医科大学已启动2025年“管培生”项目。今年3月,该校向四川省教育厅提交了关于“管培生”新就业形态推广优化工作的情况报告,争取支持推广优化项目;同时,川北医学院也在试点“管培生”项目,并与广安市广安区人民医院、邻水县人民医院达成了初步合作意向。西南医科大学党委书记、教授张春祥表示,未来希望能通过举办全省性招聘会,共同搭建“管培医生”和“管培医院”资源库,实现岗位共享、学生互荐,并总结推广“规范化带教”等经验;以四川为中心,调动辐射川渝滇黔的县域医院资源,构建可复制可推广的医学本科生“管培生”新就业形态模式。
张春祥说,“他们今年的身份介于医生和学生之间,他们的责任感、就业观、临床技能的实际获得,就像一个大厦,基础打得很牢,对他们整个生命会产生非常好的影响。这需要政府、社会、大学和学生自己全力协同,才能把我们的工作做得更扎实、更有效
关键词:
上一个
下一个
上一个
下一个
更多探索